教学资源建设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建设 > 教学录像拍摄

        近年来,随着我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评选以及中小学新课程资源应用与学科整合展示交流等等各类教育教学活动的举办,拍摄课堂教学实录已成为广大电教工作者的工作任务之一,成为大家不可推卸的一项责任和必须面对的一项挑战。
        好的课堂教学录像不仅能够客观反映课堂教学的过程,还能充分表现教学者的教学思想和教学艺术。然而,我市大部分电教老师由于没有经过系统的拍摄技术专业训练,缺乏拍摄经验,拍摄制作出来的课堂实录片往往不能如实展现授课教师真实的教学效果,尤其在技术方面还存在着很多问题。那么,怎样才能拍摄好课堂教学实录呢?我想就我多年来摄制课堂实录片的实践,谈谈我个人看法,希望和大家一起探讨,以求共同进步。

 

课堂教学实录拍摄原则


       课堂教学录像首先应是一堂完整的教学课。拍摄要紧紧把握教师和学生活动为主线的原则,忠实记录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尽量使用各种镜别,完整反应课堂教学中师生活动的情绪和气氛,在各个环节中注意捕捉师生双边活动细节,全面反应教学的效果。

 

课堂教学实录拍摄前的准备


        课堂实录片的根本任务是真实、客观的表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双边活动过程,反映教学的重点、难点。要完成这一任务,不仅需要执教教师的主导作用,还需要摄制人员的再创作。也就是说,摄制人员要根据所摄课堂教学的类型和课堂教学计划进行拍摄设备的匹配调试,充分利用摄像机的本身的性能和摄像的各种操作技巧,把教师、学生在课堂中运用的时间、空间从视觉形像转化为画面。一部好的课堂实录应该是拍摄人员与授课教师、学生共同努力的结果。因此,摄制人员只有在课前同讲课教师认真研究设备、教材和教案的基础上,了解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和方法以及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活动的过程,然后进行适当的策划(如机位、景别等),做到心中有数。才有可能录制出高质量的课堂实录片。

1、了解教学过程。教师、学生、教材、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是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他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系统。摄制人员必须在拍摄之前通过听试讲、与教师座谈、参考教案等形式,了解拍摄内容的学科特点、教学过程以及授课教师的教学特点等,这是拍好一节课堂实录的基础。

 2、了解拍摄对象的活动情况。拍摄课堂实录,要了解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特点。有的教师喜动,活动范围较大;有的教师喜静,活动范围不大。有的班级学生活跃,有的班级学生沉稳。另外,有特殊才能或特殊需要的学生也要有重点了解、重点安排,比如个别学生的长时间回答问题或比较精彩的操作演示等等。这样可以使摄像人员在镜头的运用上赢得主动权。

3、熟悉拍摄环境。拍摄之前,拍摄教师要检查场地设施情况。室内情况包括:教室面积大小、光线强弱、桌椅排列状况、墙壁是否整洁、有无窗帘、电源位置、黑板是否反光、地面是否平滑适合移动等等。比如,投影屏幕或电视机最好放在摄像机的一侧,而且附近的窗户最好用黑红窗帘遮光;如果在晴天用自然光拍摄,应该在阳面的窗户上挂浅色窗帘,使室内光线更均匀。室外环境主要包括是否有噪音或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发生,如施工或停电等。这些问题稍不注意,就会影响拍摄质量,甚至使拍摄工作前功尽弃。

       摄像人员要根据所了解的情况对师生的服装进行必要的安排。如教师的服装要比较柔和,不能太亮,也不能太暗,更不能太艳,学生最好不统一穿校服;给老师限定几个重点活动区域;把几个重点学生安排在合适的位置;使室内环境整洁、规范;对室外环境细心安排。还要对师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如教师要精神饱满、教态自然;学生要注意力集中、回答问题声音洪亮、不看镜头等等。

从我们过去摄制的录像片看,凡是水平较高的都是执教教师和摄制人员共同创造性劳动的结果。

       课堂教学实录的拍摄,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需要我们不断地学习、探索和总结、交流。只要我们熟悉教育教学规律,了解教材、教法,执教教师的授课特点,精心做好拍摄前准备工作,并解决好拍摄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细节问题,就一定能拍摄出高水平、高质量的课堂教学实录。以上所言是我多年来在拍摄实践中一些做法和积累的经验,希望能够抛砖引玉,为提高课堂教学实录拍摄质量发挥积极作用。

 

点击更多 >>教学录像拍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