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资源建设当前位置: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资源建设 > 高校资源库建设
高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涉及到不同专业的专业资源和课程资源,建设覆盖面广,建设内容十分繁杂,从而在资源库建设时要加强规划设计与组织管理,这是教学资源库建设成功与否的基本保障。
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规划与设计
资源库建设不是简单的资源堆积,而是要以一种或多种组织形式有规律地去组织资源。在考虑资源教育性、系统性的同时,还要考虑分类的科学,达到资源检索的方便、快捷和高效。因此,资源库建设的规划与设计要遵循三大原则:
1、资源的教育性原则。教学资源库建设的核心功能就是为教学服务,其建设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最大限度的发挥其教学功能,因此高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要遵循现代教育教学的客观规律,其规划与设计要考虑到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特点和需要。
2、资源的系统性原则。资源库内的资源个体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关联的。比如对同一个知识点的资源建设时,可以结合文本、图片、视频等资源共同进行,使其成为针对该知识点的整体教学资源,以方便教师和学生的使用。
3、分类的科学性原则。对库内资源进行科学合理的分类和组织,可以极大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如先将资源按照学校开设的专业大类进行划分,再按照专业子库进行分类,也可按照资源类型如文本类、图像类、音频类、视频类等进行划分,同时,在对资源进行分类和组织时要遵循资源的系统性原则,使库内的资源以知识点、学习专题等形式联系成为一个整体。资源库分类的科学可以帮助用户方便、快捷地检索到自己所需要的资源。
资源库有许多种分类方法,一般我们根据其内容,可以分为专业教学资源库、活动专题资源库、专题学习资源库等。如图所示。

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组织与管理
在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要明确资源建设的主体和使用资源的群体;要确定资源库和子库的管理责任人;要规范资源建设过程中的各项操作行为,并制定出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要让资源库建设的参与者掌握专业资源库和网络课程的建设流程、子库和分类的设置、资源的数据格式、资源审核、课程网站和学习网站建设等方面管理规范和技术要求。
1、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组织
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需要有一个组织团队,教育技术中心(信息技术中心)和教务处负责设计和组织,各院系积极参与。由于教育技术中心在信息化工作的服务、组织、管理和协调能力较强,在资源库建设工作方面比其他部门有更多的优势,但仍然需要以教务处制定的资源库建设方案为指导,与各院系共同努力才行。教育技术中心要根据教务处制定的专业资源库和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建设计划,组织院系教师、技术骨干、美工人员等参与专业资源库和课程网站的建设。
另外,在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建立一支资源库研发队伍,这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组织保障。资源库研发团队主要工作职责是资源收集、媒体制作、资源整理和资源上传等,其成员由教育技术中心专业技术人员、各院系教师、社会上的媒体制作人员、勤工助学的学生等组成,在教育技术中心的主导下,进行资源库研发团队的组织、管理和人员培训。为充分发挥在资源库建设中的团队作用,要落实团队成员的工作职责,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在管理上做到职责明确、分工明晰、组织有序、奖罚分明。
2、教学资源库角色的权限划分
明确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体,规范资源库建设参与者行为,是在资源库的建设和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为实现资源全员共建和资源分级管理,要求资源库管理系统能对资源参建者和管理者进行明晰的角色划分和严格的权限管理。资源管理权限划分的具体做法是对资源库采用分级管理的模式,将用户分为五种角色,分别是系统管理员、专业库负责人、子库负责人、参建人员和普通师生。其中,系统管理员具有资源库管理的最高权限,专业库负责人由系统管理员设定,子库负责人由专业库负责人指定,资源库参建人员由专业库负责人或子库负责人邀请。不同的角色对资源库操作设置不同的权限,具体的权限分配如表所示。

高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与共享对推动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和学习模式的创新实践将起到积极推动作用。高校要着力打造集资源管理、教师备课、课程展示和学生学习与交流等功能为一体的教学软件平台,为学校的教学改革和教学模式转变提供支持。同时,要构建开放式网络选课平台和网络课程学习体验区,为在校学生、成教学员、培训学员、行业企业人员提供了开放式网络课程学习环境。








